极富之相,神有余而形不足,形体多瘦,如闪电流星,位极人臣,风华一时。——《麻衣神相》
此句意指,最好的面相,神色出众但是身形有不足,体型一般比较瘦,眼睛如闪电、流星那样锐利。这样的人都是可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,名声传播千里,盛极一时。相对比之下,天才的眼睛尖锐灵敏,更加反映出了一个目光呆滞的人,必然是庸才。
还记得我们学过的《少年闰土》吗?鲁迅在与闰土第一次相逢的时候描绘过他,虽然在外人面前很害羞,但是他和自己很快就熟络了起来,并以兄弟相称。闰土教了他很多富家少爷不会的东西,因此他在心里暗暗崇羡慕闰土。而中年的闰土却着实让鲁迅吃了一惊后大感失望;被辛苦生活折磨多年后仿佛有了“下人”应该有的规矩,而最让鲁迅痛心的是,当年闰土灵巧的眼睛,现在已经变得呆滞无神。于是他有了那一句“我们之间终于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”这样的感慨,想来闰土已经从一个活泼,有灵性的少年变成了一介庸人,不仅作者本人感到悲伤,就是读到这篇文字的读者们,也无不为闺土的转变而黯然神伤。
之前我们也讲过,眼睛滴溜溜转的人,灵机一动就能想出好的点子。而目光呆滞无神的人,总被称呼为死鱼眼。试想一下这样的画面,你和一个人讲话,也许说了很多,他却像完全没听懂你在说什么一样,完全跟不上你的节奏。姑且不说庸人是如何的,但有这样一个谈话对象,一定很叫人乏味,甚至是讨厌。或者你是一个老板,你对新来的下属交代一件最简单的事,可是说了很多次他还是理解不了,更别说把事情做好了,这个时候你会不会想气得拍桌子呢?套用一下小品《卖拐》里的台词,都是在一块儿工作的人,这做人的智商差距咋就那么大呢?
对于目光呆滞的人来说,世界好像与他们无关,旁人也好像与他们无关,没人知道他们到底在想什么,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思考过。在别人用大脑应对这个复杂的社会时,他们无法理解这一切,或者说根本适应不了这样的方式。所以在历史前进的大潮中最先被淘汰的总是这样的人,前几年企业改革过程中,出现过下岗潮。所有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工人都被迫下岗,而有技术、有创新的人才则被保留了下来。他们蠢么?不管怎么样,我想他们的智商至少是正常的,但是他们对于生活并没有过多的思考,所以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,都没有发挥出他们应该发挥出的才能,最终沦为一介庸人。
虽然对于古人来说,“中庸”是一种值得学习的生活态度,但是中庸的“庸”与昏庸的“庸”完全不是一个意思,前者指的是一种中立自然的姿态,而后者是懒惰昏聩。可以说这两个词的词性完全不同,一个是褒义词而另一个是贬义词。是的,没有一个人想做个庸人,古人也是这么说的。
如何由目光变化观人,此处有一些内容可以供大家参考:
1.目光沉稳
如果对方目光沉稳,说明他对于问题早已成竹在胸,有条不紊。如果你向他讨教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不肯明白说,说明事关机密。你就是再问,他也不会说。
2.目光散乱
目光散乱者多半没有主见,若是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,你发现对方的眼神开始散乱,便只能证明一点:对于问题,他也已经被弄得六神无主、毫无办法了,你只有另想应付办法,不要指望他有什么高招。
3。目光有火
如果对方目光横射,仿佛有刺,说明他对你冷淡,应该借机速退;同样,若是对方眼神似在发火,说明他此刻正在气头上,千万不要再火上浇油。
4.目光呆滞
如果对方耳光呆滞,唇皮泛白,则说明此人对眼下的事情毫无办法,同时相当绝望。
在现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中,我们不可能天长日久地去考察衡量一个人然后决定与他的交往方法,而是要求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尽快判断制定出速战速决方针,从这一方面来说,观察目光的变化,的确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有效方法。
要正确了解、判断一个人,不能只凭一行一言一事的外在表现,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特别是要把握他在失去监督约束时的言行表现,注意他对那些身处逆境或地位低下的人的态度,更要注意他在面对事情时的具体目光变化。在具体的人际交往中,会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出现,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对待。要想很好了解他人,必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交往,具体实践才能达到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