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理少多端,似若博意者。有回说合意,似若赞解者。——《人物志》
这是《人物志》当中对于看似会说话的人的一种概括,有一些人说话婉转迂回,避免了和人发生争端,仿佛非常了解听话人的意思。有的人说话非常迎合他人的想法,让人觉得自己的见解得到了认同和赞赏。这样的人为什么能给他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呢?就是因为他们懂得用一些客套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,古人对这样的人评价起来多半贬大于褒,而在我们今天看来,这样的交际方式也是一种社交手段的体现。社会在进步,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,说几句客套话完全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可能每个人都遇到过这种情况,那就是在社交应酬中总会听到这样热情的声音:“这是我的名片,您叫我小X就行,以后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就开口,咱们有事没事常联系哟。您是老前辈了,我要是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教您,您可千万别嫌我烦。”这段话一说出来,漂亮而精彩,往往就会赢得你的好感,自觉与对方的感情一下子拉近了,似乎这次见面以后,双方真的能够成为朋友一样。可是,往往在应酬结束后很久,双方就再也没有更进一步的联系,两个人也只不过是一面之缘的点头之交,走在马路上都不一定能认出来。如果你非要问,他肯定还会特别不好意思地说:“嗨,人家那不是忙吗?怎么好意思老去打扰人家?”事实上,可能他连对方在做什么都不清楚,对他而言,这样的一句“常联系”只不过是一句客气得不能再客气的客套话。至于实际行动?别傻了,大家都这么忙,谁会真的为了说几句无关紧要的话而与你联系?
其实不仅是应酬,在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,总是充斥着很多客套话。客套话的存在,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。通常我们与人见面时会先客套一番以示礼貌,不过客套有时代表的则是另一种意味。
1.排他性或暗含敌意的客套话
一些生活在城市的人,对外乡人说话显得十分客气,从另一个角度看,这或许是一种强烈的排他性表现。以此类推,假如交情深厚的朋友,仍时常使用客套话时,则很可能内心存有自卑感,或者隐藏着敌意。
2.别有用意的客套话
客套得过分牵强而显得不自然的人,说明此人别有用意。比如说,喜欢使用名人的用语和典故的人,一般来说,此类人大部分都属于渴望拥有权威、但因自我能力受限,却“不可得”者。这种人多半会借用那些权威人士所说过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,并期望以此来透露一种超越自己能力以上的内容,表现一种自我扩张的表现欲。
3.标榜自我见识的客套话
假如一个人爱开El闭El抛出一大堆晦涩难懂的词句或外国语,就会让人有一种走错门的感觉。事实上,他只是一个用语言来防卫自己弱点的人,他这样做,无非是加强说话的分量,同时也表示自己的见多识广,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扩大自己的影响。
4.另有企图的客套话
有些人彼此之间交往很久,双方的了解也很深刻,但是,对方依然在运用客气与亲切的措辞,说话也十分谨慎。在这种情况下,对方如果不是在心理上怀有冲突与苦闷,就是在心中怀有敌意。反之,有人故意使用谦逊与客气的言语,因为他们企图利用这种方式和态度闯进对方心里,突破对方心中的警戒线,实际上,他们的真正动机在于企图控制对方。
5.出现了障碍的客套话
日本语言学家掸岛忠夫说:“客套话显示出人际关系的密疏、身份、势力,一旦使用不当或错误,便扰乱了应有的彼此关系。”在某种无关紧要或很熟悉的人际关系中,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使用恭敬语。
不过,在很亲密的人际关系群中,碰见有人突然使用恭敬语对你说话,那就得小心了。是否在你们之间出现了新的障碍?如果在交谈中常常无意识地使用敬语,就表示与对方心理距离很大。过分地使用敬语和客套话,就表示有激烈的嫉妒、敌意、轻蔑和戒心。
在毫无隔阂的人际关系中,并不需要使用客套话。不过,当在这种亲密的人际关系里,突如其来地加入了客套话的时候,就必须格外小心。有时候,男女朋友中间的某一方,使用异乎寻常的客套话时,就很可能是心里有鬼的征兆。
语言可以拉近或推远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,在与人交往时,客套话往往少不了。因此,从客套话中识人,也成为我们需要去学习的一门技术。不过,在识别他人内心世界时,我们也应注意自己使用客套话的方法,以期让自己在表达真挚情感的同时,避免过于做作而适得其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