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一出来,肯定很多人会感觉奇怪,难道不是每两小时一个时辰吗?我的回答:还真不全是两小时一个时辰!
我们都知道,古人没有钟表,是以观察天时来判断时辰的。古人观察天时判断时辰,并经过长期实践,最终划定确定时辰的办法:“半夜子时,鸡鸣丑时,天亮寅时,日出卯时,早餐辰时,日高巳时,正晌午时,日斜未时,后晌申时,日落酉时,掌灯戌时,人定亥时。”
也就是说,天刚亮为寅,太阳出来时为卯,早餐时间辰(古时候早餐较迟)……太阳落山时为酉,天黑关门掌灯时为戌,人静睡觉时为亥。
现代人将一天24小时等分为12个时辰,每两小时一个时辰,这是经度120度地区的平均值。我国地域辽阔,很多地方天时不一样,有的地方天亮、天黑时间不同,于是现代人又发明了真太阳时算法,按照经度来换算,高于经度120的地区,每多一度加4分钟,低于120度的地区,每少一度减4分钟。
比如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人,经度是104.4度,换算真太阳时就必须在北京时间基础上减去约62分钟时间。如果出生在上午7点55分的,换算为成都真太阳时则不到7点,按照辰时定时辰则不对,应该是卯时。
如果出生在成都,又是出生在冬季早上7点30分,天还没亮,更别谈日出了,按卯时计时辰则不正确,因为不符合古人“日出卯时”的时辰观念。还有,冬季天黑得早,像成都不到下午6点就黑定了,已经是古人时辰观念中的“掌灯戌时”。
很多学者认为,古人观察天时以定时辰的方法,其实更科学,它解决了地域差别的问题,解决了夏、冬两季白天和夜间时间长短变化的问题。原来,每两个小时一个时辰的算法,真太阳时的算法,均只适用于春秋两季。因为,春秋两季白天、夜晚时长差距最小。
而冬季夜间时间长、白天时间短,夏季夜间时间短、白天时间长,就不适用现代人的真太阳时计算法了,应该还原到古人核定时辰的方法上去,即“天亮寅时”、“日出卯时”等。也就是说,冬季夜间每个时辰超过2小时,白天每个时辰不足2小时。
有专家认为,夏冬两季白天、夜间也并非每个时辰等长:冬季子时长达约3个半小时,而午时不足一个小时;夏季午时长达约3个半小时,而子时不足一个小时。按照消长过度原理看,笔者认为很有道理,认同此观点。
既然每个时辰的时长随着天时不断变化,也不断在变化,那现代人关于时辰的精算方法,还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,而古人观察天时以确定时辰,到目前看,还是最准确简便的。
所以,以成都冬季早上7点50分为例,这时候天还麻麻亮,应该是寅时;而18点左右,已经天黑“掌灯”了,就该是戌时。其它时辰,可以按照上述原则类推。
有些命理爱好者,在时辰问题上不明此理,不管是否与命主经历相符,动辄为诸如多几分钟、少几分钟就应该按照某某时辰算之类问题,争吵不休,脸红脖子粗,青筋老高,实在可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