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四节气除了是计时的其中一种,更重要的是它们对我们生产过程中提供的作用,古时候科技不发达靠天吃饭的时候,节气对农民可是很重要的,什么时候播种,什么时候插秧,什么时候成熟,什么时候下霜大雪等在二十四节气中都有体现。
处暑的天文特征
二十四节气每年都会出现,每年的时间一般也不会差很多,基本都是三天之内。处暑节气时,太阳到达黄经150°时,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°。处暑当天,太阳直射点已经由“夏至”那天的北纬23°26′,向南移动到北纬11°28′。随着太阳高度的继续降低,所带来的热力也随之减弱。此时,如果夜晚观北斗七星,会发现弯弯的斗柄还是指向西南方向。过了处暑之后,天气会逐渐转凉。
谚语“处暑三天割黄谷”。
这个谚语的意思是在处暑的三天左右,就是谷子收获的时候,皇谷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作物之一,也是“五谷之一”。曾经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广泛栽培,别称糯秫、糯粟、糜子米、黄米等,古时称黍(shǔ)。这种黄米有些人不认识也可能吃过,比如我们北方用传统方式制作的小吃“驴打滚”,还有逢年过节,民间有用黄米为原料做的“油炸糕”等特色美食。
谚语“处暑高粱遍拿镰刀”。
进入处暑三天时也是高粱收获的时候,所以有了处暑高粱遍拿镰刀的说法。“处暑高粱,白露谷,秋分两旁看豆扑”。说的是处暑节气收割高粱,白露节气收割谷子,秋分节气就收割大豆了。高粱在我国曾经种植广泛,很多人都见过,或者用过用高粱杆加工成的扫帚、箅子等。别称蜀黍、桃黍、木稷、荻粱、名禾等。高粱籽实可以磨成高粱面食用,上了年纪的60后不少人都吃过高粱面窝窝头,听父亲说吃着“剌”嗓子。小时候家里曾经种过,记得还有一种“甜甘蔗”品种的高粱,我们当地称“甜桃黍”,可以像吃甘蔗一样吃,非常甘甜美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