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荆的栽培技术
黄荆在低山丘陵沟旁林缘多有生长,可选取经多年砍伐萌生、姿态苍老虬曲、富于野趣的老桩,于春季2~3月掘取,注意保护根系,截去过长的主根,并根据造型的需要,修剪枝干。
修剪后的树桩,及时下地栽培,进行养胚。平时注意养护管理,树干覆以苔藓,天旱时每天浇水,保持土壤湿润。
待树桩根系生长恢复,枝叶萌生茂盛时,一般1~2年后,即可上盆造型。掘挖野生老桩,培育易活,萌生力强,也可采用快速成型法进行培育,当年即可上盆观赏。
其做法是:初春挖回的黄荆树桩,先进行修剪,保留主要枝干,其余全部剪去,直接栽入瓦钵中培植,进行遮荫、喷水、保湿管理。萌芽后减少喷水,中午前后庇荫,待新枝长至半木质化时进行一次强修剪,枝条截短至1~4厘米长,即树桩第一个芽枝分叉点。
强修剪后生长恢复,约在6月中下旬,可带土换入观赏盆中,再进行一次造型修剪。此后每隔2~3天摘心一次,并每周施一次稀薄腐熟饼肥水,促其萌发新枝叶。
通过多次摘心处理,枝条越发越密,叶片逐渐变小,当年即可初步成型。 加工:黄荆加工造型宜用粗扎细剪法,因材取形,主要枝干攀扎取弯,小枝叶则细加修剪。
为使主干与侧枝比例协调,采掘的黄荆老桩可适当进行雕凿加工,尽量不留人工痕迹。攀扎以金属丝为佳,可以运用自如。
树形:黄荆盆景宜制成曲干式、枯峰式、临水式、斜干式及悬崖式等形式。枝叶可修剪成馒头状圆片、使其树形更显得纯朴浑厚。
我国北方诸省常以黄荆为主要盆景树种。